智商到底是拼遗传,还是靠努力?随爸还是随妈?真相是……
Author
官方发布
生成
海报
临沂56星网

临沂56星网

关注
智商到底是拼遗传,还是靠努力?随爸还是随妈?真相是……
官方发布 06-08
人人都希望自己更聪明,大概也没有爸妈不想让自家娃再聪明那么一点点。


小时候,不管什么东西,只要号称「益智补脑」,爸妈就很难抵御这种营销魔力。


从鱼、核桃,到「生命一号」、「中华鳖精」,再到胎教、右脑开发,各种号称能益智的方法,几乎成了一代人的共同记忆。


如今,号称能益智的方法远比我们儿时更加丰富。各种营养品、早教课、玩具、游戏活动,简直能让已经成为父母的朋友们挑花眼。


但折腾了一轮下来,面对依然鸡飞狗跳的写作业环节、毫无进步的考试成绩,很多爸妈不禁产生了这样的疑惑:


要是智商遗传爸妈,自己和对象互相看了看,好像也没这么笨吧;


要是后天教育能提升智商,那孩子怎么干学也学不会?


聪明不聪明这件事,到底听谁的?





智商,几分天注定

几分靠打拼?



厨师行业流传着一句名言。《随园食单》的作者袁枚(清 1716 - 1798)说:一桌好菜的诞生,四成取决于买菜的,六成取决于做菜的。


智商的遗传规律也有点像做菜,先天遗传是食材——买菜的,后天教育是烹饪——做菜的。要制造聪明人,二者缺一不可。


不过,「食材」和「烹饪」产生的影响比例,与真正做饭不太一样就是了。长期以来,众多研究者利用各种各样的方法,尤其是通过研究双胞胎,试图找到这个贡献值的具体数量。


这些研究不约而同地发现,对智商而言,父母的基因还真挺重要。


遗传因素对成年人智商的影响,占全部影响因素的 57%~73%,超过了一半。


很多人有种默认的设定,以为儿童时期的智商更多靠天生,长大了就更靠多努力。但研究结果恰好相反。


科学家们发现,随着年龄的增长,先天因素对智力的作用会越来越重要。婴幼儿的智商差异仅有约两成取决于遗传,少年儿童约四成,而成年人超过六成。


那后天教育和培养的意义是什么呢?答:让智商尽可能达到遗传的天花板。


在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群中,人的智力获得了更充分的开发,而智商一定程度上量化了智力。这也会让先天智商「天花板」的限制更加明显。


发达国家中产成年人中,智商差距甚至可以 80% 取决于遗传。


这简直堪称真实版「长大后,我就成了你」。


但先别急着找你对象算账。智商真正的遗传规律,可能和你想象的并不一样。



图片来源:图虫创意





测个基因

就能知道孩子智商吗?



遗传对于智商的确影响不小,但不是来自于一两个基因,也不是爸妈的智商加起来算个平均数这么简单。


2018 年,《自然》Nature期刊发表了一项荷兰科学家主导的研究,经过对 26 万人的统计,筛选出了 1016 个与智力有关的基因。


这些基因同时来自于爸爸和妈妈,每个基因都具有位点及表达上的一定的多样性,对智力水平有那么一丢丢影响,可能使智力发育水平提高、降低一点点,或者保持普通。


正是这些基因的众多小小差异,一点点「堆」出了智商的遗传差距。


虽然父母不一定把「高智商」的基因型都给到孩子,但我们把全体人类的智商平均分算为 100 分,智商为140 父母,生出的孩子平均智商是 125。


智商 125 是什么概念?恭喜你,进入人类前 5%。


找个聪明的对象,虽不能保证生出个天才,但孩子聪明的可能性会大大升高(当然你得先找个对象)


那以后是不是测个基因就能知道孩子的智商了?


这倒是不太可能的。


目前认为基因对智力的贡献值为 57%~73%,而已经发现的这一千多个基因及相关位点,对智力差异的解释力估计只占这一大半的五分之一,总体的十分之一左右。


而且,智力是复杂的,包含语言、数理、记忆、理解等许多维度。智商能衡量其中的部分维度,但并不能涵盖智力的所有层面。这些基因跟智力的各个维度分别有什么关系,更是远远没有研究清楚。


各位爸妈们,以后再看到下面这样的基因检测,记得不要给它交「税」。



图片来源:网络



至于智商是随爸还是随妈,或许妈妈影响要稍微那么大一点点。


有研究显示,X 染色体上有几百个与大脑发育相关的基因。这些基因的重大突变可能会导致智力障碍,而一般的多样性也可能对后代的智力带来「微调」。


女孩的细胞里都有两条 X 染色体,分别来自爸爸和妈妈,而男孩只有一条,来自妈妈。所以,有一种说法认为,母亲聪明,儿子会更聪明。另外,宝宝在妈妈肚子里孕育了十个月,这期间母体的营养摄入及子宫环境也对脑发育有着重要影响。


但即便妈妈聪明更重要,也只是重要那么一点点而已。有统计显示,父亲和儿子智商的相关度为 0.411,母亲和儿子为 0.443 (相关度越接近 1 表示越有关系),其实双方的基因对智商的影响力差不多。





教育和陪伴很重要

尤其是陪伴



作为普通人中的一员,大家(包括作者本人)看到这里可能会有点焦虑:遗传个聪明的小脑瓜可能靠不住了,我该怎么让自己或者(未来的)宝宝智商更高一点?


实际上,大约一半的人智商介于 90 到 110 之间(全球平均为 100 ),不太聪明也不太笨。在遗传方面,大家的智商起跑线差得并不是特别大。


也正因此,后天的家庭环境、教育对智力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。


对于智力发展而言,后天环境和努力的作用就像烹饪对美食的作用一样。「食材」再好,不下厨或做得不好,也不会自动变成佳肴。



幼年在野外生存下来的孩子即便获得收养,智力缺陷也很难彻底改善。图为 19 世纪的一个「狼孩」案例。

图片来源:Rijksmuseum



如何利用后天教养提升智商呢?


首先,一定要受教育。与没上学的同龄人相比,中小学阶段每多上一年学,认知水平的提升就相当于增加了 1~5 分智商。


此外,还有一个小秘密:孩子小时候,多跟他们讲讲话。


上个世纪,一项经典研究发现:出生在贫困家庭的孩子,到 4 岁时,与出生在较富裕的专家家庭的孩子相比,会少听到 3000 万个英语单词。此时,贫困家庭孩子的平均智商是 79,而富裕家庭的孩子是 117。


在这些孩子 10 岁时,研究者进行了回访,发现儿时词汇量大的孩子学习成绩更好,在学校里表现更佳。


这个现象被称为「三千万词差距」。


后续的研究显示,这种差距造成的智力发展水平差距,跟财富、跟词汇量实际上没有直接关系,而与父母跟孩子讲话的轮次和丰富程度有关。


父母的陪伴与互动,尤其是跟孩子你来我往的双向交流,才是启智的关键。


再好的儿童图书和益智玩具,也需要在孩子与家长的共同参与、共同实践中才能发挥最大价值。这个过程更无法被手机、平板代替。


多陪陪孩子,多陪陪家人。他们是你的宝藏,你也是他们一生最宝贵的财富。


每个人出生时,父母最大的心愿都是孩子平平安安、健康成长。而越长大,父母和孩子自己也越容易忘记这个初心,巴不得立刻成为人上人,体育冠军、钢琴十级、高考拿状元,一次性光宗耀祖。


但所谓「勤能补拙」,在漫长的人生中取得成就、获得幸福,依赖的是综合能力,也不必把智商看做成功的唯一要素。健康、平安,实现心灵的满足,才是最重要的。


最后,送上一个彩蛋:你够聪明吗?来挑战一下这道网红题吧。






本文由同城头条作者上传并发布,同城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同城头条立场,未经作者许可,不得转载。
阅读 7133

第一次接受赞赏,亲,看着给啊

赞赏
0人赞赏
官方发布
0.1
1
3
5
10
其他金额
金额(元)
赏TA
申请头条作者号

便民信息

更多

相关阅读

热门评论
随便说点什么
发表评论
爆料